以全局視角的創新觀,讓保險業數字化轉型回歸業務本源
分類: 最新資訊
日志詞典
編輯 : 日志大全
發布 : 12-09
閱讀 :96
云、大數據、人工智能、 5G 等新興技術的不斷涌現,帶來了無比復雜的數字化挑戰。要從容應對這一切并非無章可尋,不被日新月異的變化所迷惑,才能夠時刻把握住根本。保險行業的數字化轉型也要抓住業務本質,遵循政策引導的“主線”,融合IT與業務,從全局視角看待轉型,讓保險行業數字化轉型回歸業務本源。近日,由中電金信編著的《保險業監管研究及數字化轉型方向探索白皮書》正式發布,在守【政】創新的背景下,探路保險數字化轉型的“新范式”。01政策引導是邊界,也是機遇任何商業邏輯,都要遵循一個詞:邊界。邊界既定義了一個行業要恪守的準則,也限定了它的底線。無論你是在傳統的模式下延展,還是通過數字化轉型走向新的模式,邊界永遠都在。換句話說,數字化轉型不能作為突破邊界的借口。這也是為什么《白皮書》要把“守政”作為切入點的原因。一方面,在過去的幾年,保險行業經歷了持續的“嚴監管”。據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官網數據統計,從 2018年到 2022年,平均每年的保險機構罰款總額在 2億元左右,這說明很多保險機構仍然對“邊界”的理解不夠清晰。另一方面,政策帶來的更多是機遇而非“局限”。因為保險業是始終要結合標的行業場景,例如近年來在汽車行業的網聯化、智能化,甚至是無人駕駛化,為車險等新產品的創新提供了新的機會;再比如互聯網直播的崛起,又為保險零售渠道的拓展帶來了新的選擇。要抓住各個行業政策引導而出的新模式、新業態,對保險行業的轉型至關重要。當然,監管代表了數字化轉型的底線,告訴企業有所為、有所不為,監管作為各行業內的重要參與角色,本身也承擔了研究者和領路人的職責。我們也看到, 2022年 1月,中國人民銀行發布的《金融科技發展規劃 (2022-2025年 )》當中,也進一步將“監管科技”方面的表述從“加強監管科技應用,建立健全數字化監管規則庫”調整為“加快監管科技的全方位應用”及“強化數字化監管能力建設”。這都充分凸顯了政策對于數字化轉型有很強的引導意義。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在政策的有效引導之下,大部分保險公司不再像前幾年一樣采取激進策略,而是求穩健、求業務質量、求新的增長點,并開始通過數字化轉型,走上了新業務的創新之路。02知易行難,保險業數字化轉型的難題與解題有句話叫“知易行難”,能夠看到“山”的方向,并不等于就能夠走到終點。過去 20年里,保險行業從信息化走到數字化,既有好的轉型案例,也遺留了很多的問題。第一,無法從全局視角,構建企業級的數字化規劃。大部分保險企業往往不得不在“速贏項目”、階段性里程碑任務上做出一定的妥協,侵蝕了數字化轉型過程中本應該遵從的標準、方法,導致數字化轉型工程在執行層面發生偏差。而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還是回歸業務本源,從決策層入手,真正去反思“保險姓?!?,讓數字化融入業務發展,成為一個支撐型的戰略。第二,多年來,內部建設的大量數字化系統存在明顯的割裂現象。比如,絕大多數保險企業的數字化轉型沒有全面實現業務與技術的融合,存在業務部門脫離 IT部門自行引入各種信息系統,或者 IT部門進行數字化建設的過程中業務部門普遍的參與度較低,最終導致企業出現系統孤島、數據孤島、以及無人認領的管理孤島等現象。這其實是一個共性的難題,因為數字化技術不斷地演進,而保險機構的研發能力和 IT團隊無法與銀行業相比,對技術的把控、尤其是技術融合的能力有所欠缺,久而久之系統割裂的情況就愈演愈烈。第三,對于新鮮事物的追逐,導致數字化的冒進。比如,少數保險企業的數字化轉型過于盲從,在基礎底座還未實現,數據的及時性和完整性都無法保障的情況下,為了體現業績,建設了一些沒有基礎支撐的數字化“平臺”、“中臺”,產生了為了“數字化而數字化“的面子工程等等。特別在金融科技出現之后,保險機構看到了銀行業利用互聯網技術,走向了敏捷的業務創新,一味地單純跟隨,卻往往忽略了自身的業務本質。正是為了解決這些問題,《白皮書》提出保險企業要透過現象抓本質,運用結構化的思維聚焦主要矛盾解決主要問題,堅持業務戰略驅動,深化變革意識,方能支撐保險業數字化轉型的成功。03他山之石,《白皮書》點亮行業燈塔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數字化轉型的路徑上如果有指路的“燈塔”,就不容易走錯路,走彎路。中電金信基于28年對金融科技的深耕探索,為客戶提供領先的保險數字化解決方案和服務,擁有2000+保險團隊成員服務全國范圍客戶,與60余家保險公司客戶保持平均8年以上的長期合作關系、信任互補,在保險數據和移動化解決方案領域具有突出的市場優勢。在融匯近百家保險企業轉型之路的經驗后,中電金信推出《保險業監管研究及數字化轉型方向探索白皮書》(簡稱:《白皮書》)?!栋灼方涍^對過往案例的分析和總結,得出了保險業未來數字化轉型的五大趨勢:業務線上化率不斷提升,生態合作不斷深入,數據價值不斷明朗,社會責任感不斷加強,以及保險數字化底線思維。這五大趨勢可謂是針對性十足。比如,保險行業協會在《保險科技“十四五”發展規劃》中,提出:線上化產品比例超過 50%,線上化客戶比例超過 60%,對業務線上化做出了明確的要求。再比如, 2022年底發布的《關于構建數據基礎制度更好發揮數據要素作用的意見》則將數據處理的隱私和安全的問題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很明顯,五大趨勢切實反映了政策的引導和市場趨勢?;谶@些趨勢,《白皮書》也結合具體案例總結歸納了監管驅動下數字化轉型的 7類主題機遇,包括產業數字金融、數字化客戶營銷及服務、數字化開放生態建設、數字化風控與合規、企業架構能力建設、數據能力建設、數字底座與應用重構。2022年 1月,銀保監會發布的《關于銀行保險行業數字化轉型的指導意見》當中提出:提高科技架構支撐能力,企業架構升級是數字化保險轉型戰略立意的重要支撐,保險行業開展企業架構轉型已成為其首選路徑之一。不謀而合的是《白皮書》也提出:企業架構是保險公司數字化轉型的內在驅動。在此意義上,構建保險業數字底座可以借鑒中電金信依托中國電子全棧自主計算產業鏈打造的金融級數字底座 “源啟”,以基礎運行支撐平臺為支撐,以數字構建平臺提升業務創新的效率,以數據資產平臺完成業務數據化、數據資產化直至資產價值化的全面轉換,以行業 AI平臺,部署智能化應用?!霸磫ⅰ?,采用新一代技術架構,是為金融等重點行業打造的數字化新型基礎設施,“源啟”致力于為企業提供易用、高效、全鏈條的企業架構數字化建模平臺,統一規范化企業架構設計工藝,實現從“業務”到“技術”的全鏈條支撐。同時,中電金信深耕保險行業近二十年,憑借多年來在保險數字化轉型領域的經驗及應用推廣,在2023第五屆中國保險科技創新大會上,中電金信成功斬獲“年度最佳保險大數據解決方案”獎項。站在用戶的視角,《白皮書》的發布讓保險行業數字化轉型有據可循,憑借中電金信對保險行業的理解與深耕,希望幫助更多保險企業回歸數字化轉型的業務本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