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爭論了,看一下體育課基本流程吧,公道自在人心
分類: 最新資訊
日志詞典
編輯 : 日志大全
發布 : 11-19
閱讀 :94
前不久,遼寧省撫順市望花區逸夫小學二年級一個女生,在體育課上進行50米短跑測試后,倒地不起,最終猝死。事后家長發現在測試前體育老師沒有安排熱身運動,以此為由追究責任。對此,我發文指出,家長還真不是無理取鬧,這件事體育老師還確實有些責任,因為上體育課,尤其是進行劇烈運動之前,是必須先安排熱身運動的,這是基本的運動常識,也是上體育課的基本規范。當然,說體育老師有責任,不是說要負全部責任。這位學生的猝死,屬于運動性猝死,可能是身體本身有問題,而劇烈運動只是誘因。具體怎么劃分責任,這得看調查結果,由法院判定。然而,文章發出后,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對。許多人說,50米短跑不算劇烈運動,也不需要熱身,熱身也不能防猝死。由此可見,太多人缺乏運動常識,不了解什么叫劇烈運動,不懂得熱身運動的意義。那么,什么是劇烈運動呢?那些具有爆發力強、運動幅度大、頻率高、動作幅度大、對抗性強、讓心肺功能承擔更多負荷的運動,都屬于劇烈運動,運動后的心率,每分鐘會超過120次。50米短跑,別看距離短,如一些網友說的,又不是5000米,就是一棟樓的長度,但是,50米短跑追求的是最短時間內的極限速度,具有很強的爆發力,心跳加速,血壓升高。這怎么不是劇烈運動?當然,劇烈運動也確實具有相對性,同樣的運動量,對于這個人覺得不咋樣,但對于另一個人來說,可能就算是劇烈運動了。這與個人的體質有很大關系。但就一般性而言,50米確實屬于劇烈運動。很多人只知道熱身運動可以預防運動損傷,卻不知道也可以預防猝死,準確地說,是預防運動性猝死。運動性猝死,是指因為過量的運動導致死亡,分為心源性與腦源性兩種,前者占80%,后者占15%。還有極少數不明原因。哪些人容易發生運動性猝死?山東第一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發布的一份資料顯示,以下群體容易發生運動性猝死:1.既往有心臟病的患者。2.感冒患者。感冒病毒可能會引起心肌炎,發生嚴重心律失常或心力衰竭導致猝死。3.高血壓或心律不齊者。超負荷的運動容易導致血壓急升或心律失常。4.糖尿病患者。超負荷運動可能會誘發低血糖。5.肥胖者部分伴有代謝障礙。6.未經系統訓練和平時體質較差的人群。過大運動量會加重心臟負擔,可能引發意外。7.兒童和年紀過大的老人。這份資料還顯示,運動性猝死的主要誘發因素是高強度的運動,加重心臟負擔。人在運動后,心跳加速可導致心舒張期縮短、血液流入冠狀動脈的時間變短,冠狀動脈痙攣可能引發猝死。在兒童猝死病例中,足球、游泳、健身、橄欖球、籃球、騎車和跑步等活動均有發生猝死。所以,在大強度運動前要做好充分的準備活動,運動后進行整理活動。因此,熱身運動是可以預防猝死的。對于我的上篇文章,有些缺乏運動常識的人胡攪蠻纏,自己不懂,還說一些風馬牛不相及的話。比如有人說,“吵架需要熱身嗎?打架需要熱身嗎?”還有人說,“睡覺也會猝死,也找老師去?”……這些純屬于無腦噴。有些人就是這樣,不能就事論事,你說東,他說西。老師上體育課不規范,就要承擔相應的責任。你在家猝死,在馬路上猝死,都肯定與老師無關。熱身運動做了,還是死了,那是另一回事,原則上老師沒有責任。總之,不管這個學生的死,有沒有身體方面的原因,老師上課不規范是事實,而且在學生死之前,這個錯被家長抓住了。還有人說,那一條規定上體育課必須要熱身的,只能說問者是外行,不懂上體育課的基本流程,不懂得熱身運動是體育課的必要環節。一節規范的體育課,分為準備部分、基本部分、結束部分。準備階段最重要的就是熱身運動。結束部分放松練習也很重要。我作為學生時候,上體育課,老師都是讓慢跑兩圈,做些肢體運動。我工作后也教過體育,也是這樣上課的。回到這件事上來,學生猝死是不幸的,家長失去孩子也是不幸的,而老師遇上這樣的事,也是不幸的。有人說,做了熱身運動也可能死,家長還會找理由。或許如此,但那是另外一種情況,是另外一個問題。在各科中,其他課上課隨意一些,頂多教學質量不好,但體育課隨意上,會出安全事故的,所以體育老師的確風險大一些。現在的不少學生,勞動少,運動少,課間又因為做作業或安全問題,老師不給出來,所以體質不好,上體育課得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