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日志詞典網(wǎng) , 一個專業(yè)的日志在線閱讀學(xué)習(xí)網(wǎng)站!
多年以前,就聽說貴州的龍宮神秘而魅力無限,令人心馳神往。可苦于沒有機(jī)會去一睹風(fēng)采。直至兒子中考成績出來后,為了獎勵考得較高分的他,我們一行人在這個暑假的一個周六早晨踏上了游龍宮的旅程。
碧空如洗,惠風(fēng)和暢。由舅兄和姨妹夫開的兩輛小車在安織公路上不快不慢地奔馳著,穿行于夾道歡迎的逶迤青山之間。沿途蒼翠的大山下,蔥蘢的樹木、竹林中,掩映著令人爽心悅目的村落,新農(nóng)村民居錯落有致地矗立其間。
進(jìn)入龍宮景區(qū),讓眼前綠意盎然的,是微風(fēng)過處泛起一陣陣碧浪的草坪。草坪的旁邊,是一泓青碧的小魚塘。魚塘里,一群鴨子正在無憂無慮地騰躍著。都知道“春江水暖鴨先知”,可如今已是夏季,龍宮景區(qū)水的冷暖,想必,鴨早已知曉。藍(lán)天白云和環(huán)繞景區(qū)的青山清晰地倒影在浩淼的碧水中,把波光粼粼的魚塘、草坪和青山融為晶瑩剔透的一體。
橫跨水光瀲滟的明湖橋上,是未漆著任何顏色的吊腳樓。木壁碧瓦,屋檐微微翹起,酷似大鵬展翅欲飛。而橋下,依稀可見的,是恣意出沒的紅鯉魚,在清澈的漣漪中悠然游弋。偶爾,會躍出湖面,蕩開細(xì)碎的波紋,掠起晶瑩水珠一簇簇。
龍子廣場,有酷似龍的九個兒子的巖溶堆積物:或威風(fēng)凜凜,或面目猙獰,或憨態(tài)可掬,各顯風(fēng)姿。傳說龍生九子,九子皆為變異之身,不成龍身,可這九子卻名聲大震:赑屃、螭吻、蒲牢、狴犴、狻猊、饕餮、睚眥、椒圖、貔貅等都是沒有龍形的龍子。
據(jù)著一襲布依族盛裝的導(dǎo)游介紹:龍宮景區(qū),是一個除了漢族還有著布依族、苗族、仡佬族、土家族等多民族聚居的景點(diǎn)。而少數(shù)民族中又以祖先為百越民族的布依族占大多數(shù)。最先發(fā)明了水稻種植的布依族,其服飾絢麗多姿;而民間工藝有蠟染、刺繡、竹編等。
跟著導(dǎo)游,踏著向龍宮延伸的、不知留下多少足跡的蜿蜒山徑,在兩旁葳蕤蓊郁的相伴中,不時自其間傳來你儂我儂的鳥鳴,悠揚(yáng)的蟬韻,清泉的流響,夏風(fēng)的呢喃。渡香洲是一依山的、波光搖曳的明湖環(huán)繞吊腳樓的景點(diǎn)。傍水青山,與天地共存;而綠水如一個恬靜的美人,時時刻刻潤澤著山上的一草一木。遠(yuǎn)看,如一片自蔚藍(lán)天空剪下的皺褶的綢帶;近看,如碧玉,光光滑滑的;如若伸手撫摸之,有如少女柔嫩的肌膚。湖畔是古色古香的亭臺樓榭,在其身旁守護(hù)著這依山的碧水,見證著山與水的不離不棄。青蕪堤上,一塊大巖石上鐫刻著紅漆涂抹過的遒勁有力的行書“渡香洲”三字。
臥龍橋是明湖上的另一橋,屬于梁式橋中的一種。橋下白浪翻滾的湖中,奇形怪狀的礁石,宛如自龍子廣場的龍子,同游客隨行,騰云駕霧一陣后,終因不舍水中的家園,至此明湖畔,便不約而同地顯身露尾于如碧綠錦緞似的湖面。
我們攜泉而行,踏著圍著石雕防護(hù)欄、曲曲彎彎的石級信步來到山梁背面的一隅,別有一番風(fēng)韻。兩旁是懸崖崚嶒、巍峨的青山,腳下是歡騰流淌著的碧水。待涓涓的清流逐漸變成訇訇的雷鳴時,仰首凝眸:呵!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的,是水霧氤氳的水洞。一股自巖層深處的山泉由洞頂?shù)奶齑叭缙賴娚涠龊螅直欢幢诜磸棾扇鐭熑缈|的水霧:白浪翻滾,如龍吐水,亦如大降甘霖,讓洞口周圍處于紛紛細(xì)雨之中。可包括我們一行人在內(nèi)的游客們?yōu)榱肆粝逻@令人難以舍棄的美景,那時均無暇顧及洞中噴射出來的水霧淋濕衣裳,飄飄然于仙沐之中,心舒了,氣靈了:或在如簾如紗的水霧中釋放心中的喜悅,或在難得一見的青冥中留下足跡,留下記錄。
仰視洞口,疏忽間,只覺得洞與天相連,似吞蒼冥之造化,蕩胸生靈氣。這哪是洞,分明是被天龍攪騰的銀河啊!你瞧,承瑤池之精華的水霧飄飄灑灑,泉水浸在陽光下,閃爍出一片盈澈透明的光影。在輕柔的微風(fēng)吹拂中,洞里涌起一層層白色的波濤,發(fā)出一陣陣簌簌流動的聲響,由近及遠(yuǎn)地向洞的深處蕩漾開去,給人夢幻般逍遙靈動的感覺:那柔曼似古箏者,乃巖層深處噴射而出的清泉;那厚重如管弦樂器齊奏者,無疑為自陡壁跌落萬丈深潭之激流;而流淌到小溪后,卻恰似婉約的笙簫,潤澤著青山。青山與碧水相依相偎,繪就了一幅靜穆靈秀的水墨山水畫。
跟隨導(dǎo)游穿過碧瓦飛甍的亭臺樓榭,兩三個一組,小心翼翼地上了小游艇,一覽水溶洞。水溶洞里,是一潭藍(lán)幽幽的穿洞水。游艇過處,蕩起淺淺的波紋,搖碎了洞壁懸掛著的久經(jīng)滄桑的石花、石簾、石筍、石幔、石松的倒影。洞中還有酷似水閣、廊棚的巖溶堆積物,不由得讓人想起江南古鎮(zhèn)。這一點(diǎn),與旱溶洞不盡相同。那名為虎穴洞的旱溶洞,距離這水溶洞一公里,洞長約四百米,因洞內(nèi)有鐘乳石似虎而得名。于農(nóng)歷二月二,彼此一見鐘情的白龍公主和布衣族少年,吹著木葉,傾吐心聲、表述愛情且私定終身后,為了長相依,二人不惜化身為鐘乳石的凄美愛情故事,把那“大刀斷瀑”和“鴛鴦柱”等鐘乳石描繪得栩栩如生,更讓曠世稀有的龍文化、淳樸的宗教信仰和民族風(fēng)情,與喀斯特地質(zhì)地貌這一奇妙的自然景觀交相輝映得天衣無縫。于是,幽暗的洞燈閃爍中,心底又滋生出許許多多的幽怨、無奈和遐思。
倘若說,洞是世外桃源,是另一天地,那么,佛洞就是安養(yǎng)凈土了。素有中國最大的佛洞、洞中佛塔之稱的觀音洞,距離虎穴洞約幾公里,與三圣殿、地藏洞、涅槃洞相通,高幾十米,長達(dá)300多米,總面積約多平方米,洞體高大寬闊。站在佛像前,于遠(yuǎn)離浮躁繁華的靜穆之中,除了能體會到源遠(yuǎn)流長的佛教文化對中華民族興衰的影響,你還會感覺到一種懲惡勸善的震撼力、讓善者從心而善的梵音,在洞中回蕩。
山路很長,可是在這幾個小時的山間漫游中,你只會感嘆貴州山水的俊美,民風(fēng)淳樸等。絲毫不會抱怨因跋山涉水而帶來的勞累。“青山助人壽,碧水悅?cè)饲椤保孔咭欢武佒宓纳铰罚倳幸粋€歇腳的亭子。當(dāng)拾級而上,來到以天地之大數(shù)“九”、人和之聚所“屯”命名的,龍宮景區(qū)的最高處——九九屯時,駐足流連當(dāng)前連綿起伏的青山,回首走過的崎嶇、越過的溝壑,撞一下平安鐘,鐘聲在山谷中回響間,頓覺臨風(fēng)納爽,快意舒心。
尤其是看見那些穿著布依族服裝的村民,沿途賣著各種地方風(fēng)味小吃、土特產(chǎn)和上廟時敬的香時,你會恍惚不記得還身處群山峻嶺中,以為來到了少數(shù)民族村落。那些在旅游景點(diǎn)做著小買賣的村民中,年幼的有幾歲的孩童,都是趁暑假跟隨大人們出來賣點(diǎn)土特產(chǎn),賺點(diǎn)零用錢。而身著短衣藍(lán)衫、頭上纏繞著布巾的老奶奶,盡管臉上已經(jīng)刻滿了歲月滄桑,肩背佝僂,身板卻還很硬朗;眼不花、耳不聾、行動也頗輕盈,時不時還招呼著來來往往的游人們坐下來小憩。
龍宮景區(qū),涓涓不壅的山泉、竹柳夾岸的碧水是其精髓,而幽曲的山徑、青翠的竹木和遠(yuǎn)離浮躁繁華的田園風(fēng)光,無不氤氳著一泓了無雜塵的生氣,讓人歡快無處不涌,童稚無處不顯。
難怪,但凡游過龍宮的人,都會覺得其魅力果真無窮,其神秘感依然耐人尋味。眼前常常閃過生意盎然的一抹碧翠,耳畔常常響起那余音裊裊、不絕如縷的林籟泉韻。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