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日志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日志在線閱讀學習網站!
我的老姨今年已經七十多歲了。都說我老姨命好。兩個兒子都在當地的政府上班,一個局長,一個科長。最讓人羨慕的是他們都很孝順,總是爭著搶著讓老人住自己家。可最近卻發生了這樣一件事。
媽媽說老姨摔著住醫院了。我急忙問:“那我老姨有事沒?”聽媽媽說老姨沒事,我才緊松了口氣。好生生的怎么就摔著了呢?我好奇。原來那天晚上,二舅家的人都忙自己的事出去了,老姨自己在家。她看了會兒電視就犯困,打算洗洗去睡覺。老姨洗完澡出來的時候,腳又濕,地板又滑。前面有個板凳,她也沒看見,一下子就被絆倒在地上,連個扶的東西都沒有。我接著問:“那怎么就沒看見啊,那么高一板凳?”媽媽嗔笑著說:“這還不怪你老姨啊?怕費電,就把屋里所有的燈都關了。”
為了省幾度電,老人差點丟了老命。老人的這種節儉的品德不由地讓年輕的一代反思。我們記憶中的老姨,和吝嗇是一點兒邊也沾不上的。
每次見面,老姨都會從兜里翻出一個“錢包”。她的錢包可不同于我們的,從我記事起她用的就是這一個。只見她輕輕地解開一塊干凈的碎花花的小方巾,用手掀開一層,倒過來,又掀開一層,也不知道她掀了幾層。我們好幾個孩子只是好奇地探著頭朝里面看。好多錢啊,皺巴巴的整齊地疊在一起。上面是零錢,都是一毛,五毛的,一塊,五塊的都少見,下面放著三四張十塊的。她總會發給孩子們點錢,每次輪到我這,她就會抽出一張最大的票子塞到我手里,慈祥地笑著說:“這個給俺小閨女,小閨女愛好看書,給你拿去買書去吧。”媽媽急忙攔住不讓,而我早已拿著錢跑去書店了。老姨的原話是:該省儉的時候必須省儉,不該省儉的時候一點兒也不能省儉。
有一次去朋友家吃飯,他五歲的女兒吃飯時,看到她的碗邊沾了一粒米粒。小女孩自己把碗舉起來,用嘴舔干凈。我笑著問她:“這么愛惜糧食啊。”她竟然一本正經地對我說:“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也許這就是言傳身教的力量吧。到朋友家吃飯,他從來都是讓客人自己盛飯。他說:“吃多少就盛多少,不剩飯。”主人不讓,客人不推,其樂融融,飯吃得也舒服,愜意。朋友的一言一行,不由地讓人心生敬意。節儉這種品德,在于每一個細節,無須多說,行動是最好的注釋。
一對老兩口兒打算去自己兒子家住一段時間,可是沒過兩天就回來了。原來,兒媳婦很孝順,每次做飯都炒一大桌菜,吃不完的都就倒掉了。冰箱里的食物過一天就丟掉。老人看著心疼,幾次想勸阻。兒媳婦說,這樣不新鮮了,吃著不衛生。老人實在看不下去就回來了,邊說著邊搖頭說:“你們是沒有過過挨餓的日子啊。”
高級飯店的餐桌上,服務生正在收拾殘桌。一盤大閘蟹一筷子都沒動,而一盤五塊錢的拍黃瓜卻被大家一搶而空。看著,聽著,不禁想起朋友的那句話,吃多少要多少,不剩!
節儉,傳了一代又一代人,養活了大地上的人類也支撐了這個社會的文明。按理來說,物質生活的充裕與精神文明的發達是一致的。但現實是人們的肚子填飽了,精神卻空虛了。人們對自己生活質量提出高要求的同時是不是也該關注一下精神衛生呢?
節儉,是一種意識,是一種美德。對個人,是一種科學的生活方式。對社會,是一種文明。把這種美德傳下去,是每個人的責任。
下一篇:直到后悔取代了夢想,一個人才算老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八戒減肥記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