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日志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日志在線閱讀學習網站!
我有次在微信圖文里分享楊煉的一篇短文《山?第六》:
有一個故事說:后來,人統統變成了蟑螂,就是從柜子木縫兒里探頭探腦、溜進溜出的那玩藝兒——可別小看,它差不多是惟一熬過了好幾次冰河期,不僅活下來,甚至連體形都沒大損壞的蟲子——生存能力之強,絕非看上去漂漂亮亮的人類敢望其項背。
進化論真是非同小可!
又有一個故事說:再后來,蟑螂們不滿于自己有腿有腳的累贅(何必日夜為生活奔波、為榮譽冒險?為爭奪異性不惜殘廢地大動干戈?),于是一個早上,全都變成了青苔。據說,連火星那么嚴酷的環境里也有它們一動不動的同胞,現在,足夠擁有一種宇宙性的驕傲了。
你別誤認為他們死了,仔細瞧瞧,整個星球在改變顏色!
到了結尾的時候,已沒有語言能傳達人的幸運,我雖然忝居其一,但要描述自己也實在無能為力。倘若用比喻,說是“鏤空的石頭”,也遠不足形容那種靜、那種高超、那種美。不吃不喝、不明不暗、不冷不熱——和死一樣,比死更強,是慢吞吞地活。
這才叫“不可說”之境!
有很多回復。
有人說,從中讀出了生命的堅韌,只要活著就好。
有人說,不愿意像青苔一樣,因為生命不應該這樣一味求長度。
我自己的看法,是偏向于后者。
活著,真不是個多難的事,人的求生欲望和能力都是強大的,如果只是想要活下去,怎么都可以做到,比如都市里橋洞下的那些人,那樣的環境,一般人忍受不了,但也還是有人能夠做到。我有時候走在路邊,看到有人就是一床破被子裹住自己,旁邊零亂的一些東西,應該是全部家當。對他們來說,選擇怎樣的活著,是他們的自由,但是肯定的,大部分人都并不愿意這樣活著。掙扎在貧民窟里的人們,不是不想走出去,而是缺少機緣。《上帝之城》中的里約熱內盧,小孩子都人手一把槍,他們沒有任何逃離的機會,而其中有一個人,成為了攝影師,成為那個城市和生活的觀察者。
愛,喜悅,和平,始終是人類的追求。我也是一個凡人,如螻蟻一般活著,時間有限,能力有限。歲月無情流逝,從嬰幼兒到現在,我知道無法逃避衰老、器官衰竭、重病、死亡,我是地球上循環的一部分。在已經看到盡頭的時候,如何還能做到樂觀、積極、向上?
我相信可以。因為我現在明白了,生命在于體驗。從開端到盡頭,這是固定不變的路數,然而這個過程,每一個個體,都有著自己不同的生命體驗,都是獨一無二的。人的多樣、世界的多元,如果能夠認清,也就會更容易明白自己。明白自己是獨特的生命,雖然也會有人類共有的欲求,需要合乎人類的相關規律,但是畢竟,內心的豐富體驗,仍然是有異的。
“好好地活著”是一個概括性形容,而每個人對“好”的定義不一樣。有人渴望成功,被萬人簇擁,有人希望探究科學真理,即使和世俗生活完全不合拍也毫不在意。有人追求財富,為此甚至出賣自己,有人希望擁有自己的家園,老婆孩子熱炕頭,平平靜靜也是一生。
矛盾產生于人的欲求和能力的不匹配,產生于外界的要求和自我內在的沖突,產生于不自知和不能自控,產生于內在自我的撕扯。然而“好”,的確過程中“壞”很重要,舍不得崩壞,拿不到好。
有人奮斗到生命最后一息,到死都住持著一個不屈的姿態,有人早早就對生活繳械投降了,一把年紀了還像個孩子一樣活在父母的翼蔽之下。世界上有多少人就有多少種活法,自己覺得好也沒妨礙了無關的人就行,就算妨礙了誰別人認也是沒問題的。
陽光的午后,看完一部電影,讀完一些故事,還有不少作業需要完成,這也就是我以為的“好”。這樣想著,心情寧靜,慢慢飲下一杯單樅。
下一篇:你在等待改變,變化也在等著你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生活,是煮一壺月光,醉了歡喜也醉了憂傷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