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日志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日志在線閱讀學習網站!
回避,在最初,可能源于自卑與膽怯。但回避卻讓人更加自卑和膽怯。
在游戲的失敗中回避,將享受不了因為游戲中智力正常發揮所帶來的自信感。更不必說,讓游戲消解生活中的煩悶。而這種人際中的劣勢會如一道暗光投射到生活的各個領域,這種回避的心理會沉積為習慣,衍射到生活與工作的方方面面面。
遇到一個生活或工作的難題,習慣于回避的人常常把注意力轉向其他的事情,包括工作,喝酒,娛樂。嘆息一聲,無可奈何的把事情擱在一邊。但是未完成的思考并未消失,它作為情緒或情緒的構成品積攢在無意識中,隨時會卷土重來。
生活中友誼與尊嚴維護都同樣重要。如果一個人為了人際安全的緣故,尤其身處弱勢時,回避退讓,唯唯諾諾,委曲求全,那將是多么可悲啊,朋友,生活中得寸進尺的人比比皆是。你必須學會作正義的抗爭,做到不卑不亢。因為被壓迫久了,你的憋屈使你怨恨與疏離這個世界。世界是二元的,對于生活的每件事,真是要用對立統一的哲學觀去看待。如果你追求善與仁,這作為你的信仰,多么可貴啊。人要活的有意義,我們無法不以此作為指導我們行為的信仰。但是你必須時時提醒自己我們是善的,我們也是惡的。世界上沒有圣人。以圣人的標準去衡量別人和要求自己都是卑鄙的理想主義者。心理學家榮格說,既然我們是實體,我們必然投下陰影。寬恕自己吧,記住這也是在寬恕懷有我這樣錯誤或缺陷的他人;寬恕他人吧,要想到,這是在寬恕包括我在內的人類。
大文豪雨果說,最高貴的懲罰是寬容;歌德眼中的“歐洲的良心”伏爾泰認為,人應該致死劍不離手。誰錯了呢?都沒錯。我認為用哪一條指導生活取決于客觀事實:你的尊嚴真的受到嚴重挑戰了嗎?是不是你出于自卑的敏感反應?會不會是你自我中心作祟的主觀偏見呢?
回避不僅僅意味著錯過了一次飯局,或坐在會場的最后,它意味著錯過提升人生意義的機會;回避不僅僅意味著不會做飯與洗衣,這意味著減少了對生活豐富與樂趣的領受。
生活的每一個角落,每一次面對都意味著考驗與挑戰。我們在每一次自我挑戰中,才能真正建立信心和趨向成熟,并有勇氣和決心去主宰自己的命運。一個回避生活的人看起來是他選擇了消極,與退縮,其實他被生活選擇了。看起來他是自由的,實際上,他被局限了,他被迫返回自己。而一個真正自由的人,他努力克服內傾人格,他因作了必要的自我挑戰而舒展了自己。他感到他能適應社會,他不沉溺于仰慕別人的功名與財富。因此,社會接納他,認同他的價值。
所以,走向生活吧,挑戰自我,記住,清醒的留意和記住你每天所破解的難題,也許它僅僅對你是一個難題,那怕只是一個小小的難題,因為它會讓你的自信保持活力,它會為你的生活注入歡樂。
永不畏畏縮縮,做生活的看客與奴隸;永不回避問題,我們將從那里站立起來,做自己的主人,做生活的主人。這樣,我們才可以地對自己鄭重說,我們是找到并持有尊嚴的人。
下一篇:for the 1%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十里桐花路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