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日志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日志在線閱讀學習網站!
道學學派的鼻祖老子有言:“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盈,音聲相和,前后相隨。”幾千年前的老子就道出矛盾的對立統一性,怕與不怕是相依相賴而存在的,沒有絕對的畏懼或喜歡,一切取決于你的態度。有時,怕與不怕就像天平的兩端,你起他就落,你落他便起。
“中學生有三怕,奧數、英文、周樹人”成了流行語,一定有其根源。
何為畏懼?英國心理學家理查德??懷斯曼說:“畏懼是當一個人沒有能力解決某一事物時產生的恐懼、退縮的情緒。”
由此,我們得出一個結論:一個人害怕與否,其能力的高低是關鍵因素。
然而,我們也不能完全說是如此,大多數的中學生智力相當,卻還會出現害怕與不怕的區別。
林徽因說:“真正的平靜,不是避開車馬喧囂,而是在心中修籬種菊。”而我要說:真正的不畏,不是避開難題,而是敢于直面問題。中國著名數學家華羅庚并不是一個數學天才,然而他有一顆強大的心,面對數學問題,他從不退縮、不逃避,反而選擇直面難題、認真鉆研,體味其中的樂趣。于是,他強了,畏懼便弱了,他對數學的喜愛也就多了一分。最終,他登上了數學的“高峰”。
徐志摩在《想飛》中說:“是人沒有不想飛的,老是在這地面上爬著夠多厭煩,不說別的。飛出這圈子,飛出這圈子……凌空去看一個明白——這才是做人的趣味,做人的權威,做人的交代。”怕與不怕,是相互依賴、相互依存的,只有當你鼓起勇氣,鑒定你那顆追求向上的心,直面問題,你的喜愛便會戰勝畏懼,你便會攀上高峰。
快搜